好好說話,你才會過得好 |
2015/5/15 下午 02:05:17 |
口說好話, 像冬天的太陽,溫暖人心. 口說壞話, 像把無形刃劍,傷人而不自知. 以下文章提供大家思考 願~大家能懂得說話的藝術, 讓生活越來越美滿! 選錄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7520&page=1
蔡康永:好好說話,你才會過得好
自私是我們的天性,但成熟的人就會懂:自私不等於只有自己好。 我們都可以在 自私自利的天性之下,依然希望別人也好,然後我們可以期待自己更好。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雖然是自私的人類,但我們完全可以和別人好好相處在一個世界。因為你比幼童時成熟多了,你知道說話就是為了和別人好好相處,而和別人好好相處,你才會過得好。 話,本來就是說給人聽的。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就會越快樂。說話,就是這麼一件「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的事啊! ◎康永說:「把話說好是我們的責任。」 子玉剛拿到駕駛執照,打算真的開上馬路去、試試身手。大家怕死,都不願陪她上路,當然就由跑不掉的晴天坐上駕駛的旁邊。 子玉一開上馬路,就不斷大呼小叫: 「那個人怎麼轉彎也不先打方向燈?」 「這個女生要死啦!一邊開車、一邊擦口紅?」 「哇!後面那輛卡車也靠我太近了吧?」 子玉連續指責了三十幾個駕駛之後,晴天嘆了口氣,指揮子玉把車停到了一個靜巷內。 「子玉,馬路上不可能只有你一輛車子在走,馬路上就是會有那麼多車。每個開車的人,就只能管好自己的方向盤和方向燈,控制好自己的油門和煞車。」晴天說。 「可是別人亂開,就會影響到我呀!」子玉說。 「是這樣沒錯,可是你管不了每個人,你只能努力做好你分內的事,好好開車,然後希望別的人也都做好他們分內的事,好好開車。」晴天說。 呃……那個誰!麻煩替我拿個獎盃來,我要頒獎給晴天! 晴天所講的,對於開車這件事的態度,就是我想要鼓勵的,對於說話這件事的態度! 說話是一件我們靠自己用一點心,就可以不斷進步的事。儘管說話一定涉及別人,就像在路上開車一樣,而我們遇到的別人可能白目、可能粗魯、可能很詭異,也可能不可理喻。 但我們不會因為別人亂開車,我們就也跟著豁出去亂開,因為事關自己的人生幸福,別人也許橫衝直撞不當一回事,但我們還是會在自己做得到的範圍內,把這件事做好。 我們必須把說話歸到我們自己的責任範圍,沒有別人能替我們把話說好。而把話說好,收穫最大的,當然也是我們自己。 我們通常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因為那樣比較輕鬆,水源污染是別人造成的、氣候劇變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小孩不愛上學要怪老師、瘦不下來怪炸雞太好吃。 但還是有些事,是我們必須交給自己的,除了我們自己,別人能幫的忙,都很有限。 比方說:「說話」這件事。 當然還有,你的人生。 ◎康永說:「請從說話方面開始照鏡子。」 人類,幾乎每天都要照鏡子好幾次,卻可能好幾年都不會聽一次自己講話的聲音和內容。這是一件大家都習以為常、但想來卻不可思議的事。 很多人照鏡子時,連一根頭髮翹起來,都會馬上梳好;要是一根鼻毛伸到鼻孔外、牙齒上黏了一些菜渣,立刻被愛漂亮的人視為值得崩潰的大事。 有些人甚至會聞聞自己身上的氣味,聞聞脫下來的衣服、躺過的枕頭套,來確認自己沒有散發異味。 為了外表,我們買保養品、化妝品、衣鞋包包,再去髮廊好好整理頭髮;而為了體味,也有各種的除臭劑和香水。 然而,說話呢? 我們沒有說話方面的保養品、化妝品、香水、除臭劑,也沒有說話方面的髮廊、設計師,更沒有說話方面的流行雜誌。 在說話方面,大部分的人根本不照鏡子,不檢查自己在說話方面有沒有露鼻毛、黏菜渣,不仔細聽自己說話的語調、聲音、節奏和內容。 最妙的是,我們仔細打扮整齊了出門去,還未必有人盯著我們看。有不少女生都反應她們往往換了髮型好幾天,同學或同事才注意到。但如果我們開口說話,不管是點菜還是投訴、上台報告還是私下聊天,那可都是一定有人在聽,我們才會開口說話。 也就是說,我們的外表,當下未必有觀眾, 但我們的說話,當下卻一定會有聽眾的。 未必有人在看的外表,我們如此重視,而必定有人在聽的說話,我們卻不加修飾、很少檢點,只憑著與生俱來的本能,加上成長過程的習慣,就這麼一路說過來了。 前幾年有兩部得到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都是在描述英國政壇大人物說話的故事。一部是《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講的是說話嚴重結巴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如何克服口吃,對全國發表演講;另一部是《鐵娘子》(The Iron Lady),講的是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從政生涯,片中有描述到她為了增加自己的權威感,被要求受訓,把聲音變低沉。 即使連英國的國王和首相這樣的人物,都要等到政治生涯的最關鍵時刻,才迫不得已開始整頓自己的腔調和音質。可以想見,一般不必從政的人對說話這件事,有多隨心所欲了。 有些餐廳、銀行、百貨公司,以及客服中心,都會好好訓練服務人員的音量,但也只限於服務用語,其餘的個人說話方式,公司當然也就管不到那麼多。 我自己的遭遇,是因為小學開始,就被學校押著參加演講比賽,只好長時間對著鏡子演講,檢查自己的表情、手勢。另外當然也要聽自己演講的錄音,以及去聽之前其他獲勝選手的演講。 進中學以後,我又被學校指派參加辯論比賽,就又繼續被押著研究:如何在說話時布下陷阱讓敵手中計,以及如何防範敵手布下的陷阱。 演講比賽和辯論比賽,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於是我又被逼著練習在多短的時間內,大概可以把一件事講到什麼程度。 我一點也不喜歡這些訓練過程,離開中學以後,也極力避免使用那些我學到的、僵硬的技術。 但我卻因此而知道,除了我們這些參加比賽的選手之外,其他同學在求學的過程中,很少接受什麼說話方面的訓練。 我後來做了節目主持人,不可避免的會常常看見自己講話的樣子,聽見自己講話的聲音。我甚至有一個習慣,錄完影會回想剛剛哪一段講得不妥、得罪了人,或者有沒有達到該有的效果。(當然,就算我不願回想,不高興的觀眾也會很大聲的定期提醒我,我又犯了哪些錯⋯⋯) 也許就是這些經歷,讓我有立場告訴你:說話可以練習、可以擦保養品、可以修剪髮型。也許練習的過程有點勉強、有點辛苦,但也絕對不會比節食減肥或把臉削尖來得更勉強、更辛苦。 請從說話方面的照鏡子開始吧!現在手機錄音很方便,把自己上台的報告錄下來聽聽,跟把自己的歌聲錄下來聽,是一樣的事。(只是不一定要放到網上去邀別人一起欣賞啦!) 還有一種更好的鏡子,就是 請那些聽過你講話、跟你聊過天的熟人, 坦率的告訴你,他們平常聽你說話,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這會比你自己聽錄音更有用,畢竟話本來就是說給別人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