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省思: 關於無差別殺人 你我是不是幫兇?
2016/3/31 上午 10:19:43

 

文章選錄  http://udn.com/news/story/6902/1597703

 

天下所有父母都盼著孩子成龍成鳳,

特別是亞洲社會,幾乎傾全力關切著孩子的成績表現,

似乎分數的成果就代表「教育的一切」,

往往忽略了人性面、心靈面與社會關懷面的教導

不在乎孩子善不善良,愛不愛人,

只在乎數學考幾分?英文考幾分?學測基測考幾分?

我看到許多人在網路上發表「兇手一定是被父母寵壞」的言論,

我想那也只是最淺碟又刻板的揣度,不可否認那樣的可能性很高,

姑且不論是否存在過度寵溺的問題,

他的家庭教育在某個環節上肯定是忽略了一些極為重要的細節,

有沒有可能王姓兇手是個曾歷經霸凌的孩子?

長此以往造成心理上的扭曲,而剛好父母又處理得不夠細緻

(甚至不處理)?他有沒有可能是霸凌之下的人格異常者?

這也只是我的個人揣測,不過如果我們都有不希望悲劇重演的共識,

該正視每一個兒童的正常心理發展

畢竟每個被忽視的,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不定時炸彈

我接觸的案例之中,

有許多亞斯柏格的孩子,在班上首先被老師用異樣的方式看待著,

不耐煩的口吻、被拖累的感受、嫌棄的神情……

明明白白表現在言語之中,

接著,孩子們自然也認同霸凌這樣的同學是被默許的,

畢竟連老師都開了一扇大門,之後眾人言詞上的羞辱、

行為上的凌虐通通都來了,當多數人找到了可霸凌的標靶,

剩下的人也會逐漸加入,

進而霸凌某個特定人物變成爭取同儕認同的方式

甚至還有家長會向校方抗議,

他們認為:「那種有問題的孩子不該跟我的孩子同班,

我的孩子既正常又優秀,他剝奪了我孩子的正常受教的品質!」

於是為人父母者人間失格,堂而皇之成了帶頭霸凌特殊學生的一員。

還有些孩子因為外表上的缺陷、學習障礙、成績過差、家境貧困、

情緒障礙……等等因素,相繼成為同儕之中的箭靶,

但是我想告訴這些家長和老師的是,

難道除了追求課業上的進程之外,

包容、海涵、關懷和愛都不算教育嗎?

讓孩子學著接受不同的人格特質、資質、外貌或家庭背景的人,

學著找到和他們相處的方式,

難道不是一種最好的社會預習嗎?不,很多家長拒絕接受

他們認為將不同的學生階級化才是保障自己小孩學習品質的唯一方式,

除了課本裡的知識之外,其他的議題都不在他認為的「教育」範疇裡。

關於這點,迷路以前的學校「雙峰國小」就做的非常好,

由輔導老師開始帶動家長的觀念改革,令人十分感動。

經常我們會聽到某些媽媽跟孩子說:

「不要接近那個同學,他功課太爛,你會被影響。」

我也聽過某個媽媽跟女兒說:

「那個同學衣服也太破太髒了,我們每天乾乾淨淨的,

不要去碰到她喔!很不衛生!」

還有的媽媽會跟孩子說:「他這麼沒家教,你被帶壞了怎麼辦?

我不准你再跟他玩了,我是在保護你!」

於是這些被設定為箭靶的孩子,逐步被眾人逼向社交的死角,

被每一個自認正常的大人與孩子用眼神和不當的言行逐步隔離

隔離在社群之外,隔離在笑聲與集體生活之外,

他們在兒童或青少年人格養成期裡便被殘酷的關進靈魂的牢籠,

也漸漸形塑出扭曲的心靈樣貌,

歧視、不堪、自卑與懦弱大到一個地步便吞吃了快樂與溫柔

這樣的孩子合該會有身心健康的一天?

你我也如同親手創造了一個可怕的怪物,

這些都是社會成本,未來的某一天大家都得付出代價

在我們忙著責怪兇嫌父母的同時,

是不是也該反省每一個可能造成今日悲劇的環節?

問題發生的時候,誰也脫不了干係,

這世上沒有一個嬰兒是為了殺人而生的,沒有人一出生就兇殘,

我不再討論廢不廢死的問題了,

經過兩天的激辯之後,我發現當下最重要的問題是解決因

不是討論果,由於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徹底出了問題,

激情之後我們都該放下,要從心靈開始革新

否則廢死是空談的柏拉圖,不廢死是幻想中的烏托邦,

死不死我不想管了,我只想從根部開始思考。

從今天開始,每個不希望悲劇再度重演的父母和老師,

請教導你的孩子

去愛身旁的每一個人,去接納去包涵每個你認為不完美的同學,

請教會孩子比功課更重要的事,

而讓孩子懂得如何去愛,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你自己

先學會愛人,不歧視、不排擠、不階級化所有的人類,

一言一行都要細緻,

唯有大人做到了,孩子才有模仿的典範,

你的所作所為,孩子在在都看在眼裡。

不僅是為人父母、為人師者,

網路上的酸民與媒體也該停止躲在螢幕後面恣意妄為的傷害他人了,

千萬不要以為把一個人的殘酷推給他的父母就能輕易的獲得救贖,

你我在不經意之中是否都曾當過幫兇?

缺乏善良與愛的言論如一把傷人的利劍,身體的傷會好,

靈魂的傷只會併發更可怕的後遺症,

你毫不在意的傷了人之後,

某天反撲回來的,可能是整個社會極度的痛

當無惡不赦的兇殘者撼動了整個社會,這就是共業,你我都在業裏,

誰也逃不出這樣的哀痛與惶惶不安,

停止霸凌吧,

無論是大人、是小孩,或者無論是實際或虛擬的生活,

人與人多一點溫柔、包涵與同理心吧。

人們離愛越遠,殘酷就離人們越近。